第三百五十七章 技术储备(四)(2 / 2)
“风帆船其实挺不错的,买的时候很便宜,用起来也不贵,因此可以给出一个较低价格的运费,比较有市场竞争力。要知道,大部分货物其实并不怎么讲究运输时效性,很多船只去一个外国港口后,为了备货,往往会停留几个月之久。所以你船速快先到了又如何?还不是要等?既然都要等,那么早到个十天半个月又怎么样呢?”陈小毛掀开了陶罐的盖子,一股羊肉和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,让他精神为之一震,下意识就拿筷子夹了起来。
陶罐里的有小羊的羊排,也有肥瘦相宜的肉块,与土豆、香料焖了一个多小时,这会调料的香气已经浸透了食物,无论是羊肉还是土豆,味道都是非常之赞的,怪不得一被发明后,立刻风靡大河南北,几乎有成为国民菜肴的趋势没办法,东岸的土豆太多了,羊也太多了,做这道菜的基础本就非常深厚。
“现在你们厂还生产那种铁龙骨和铁肋船了么?”小食店老板闻言叹了口气,知道陈小毛说的也是实情,因此不再纠结这个问题,转而聊起了别的。
“不怎么生产,不好卖。”陈小毛使劲咽了一口酥软多汁的羊腿肉,然后才说道:“现在主流船型还是那些几钢制龙骨、肋材还有一个优势,那就是其强度要比热带硬木要高一些,如果大量使用的话,那么造出来的船其自重会相对轻一些,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优点了。
总而言之,目前东岸造船市面上,木头龙骨、肋材仍然是主流,地位短期内无法撼动。但铁制龙骨、肋材的优势也在逐年增大,铁肋木壳船现在已经渐渐垄断了超大型船舶市场(这个市场非常小),渐渐开始向大型乃至中型市场跃进。相信假以时日的话,随着东岸森林资源的逐步消耗,铁肋木壳船最终会慢慢一统天下,就是不知道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了,陈小毛下意识觉得可能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时间,东岸的森林资源实在太丰富了。
“铁肋木壳船不是正道,要我说啊,大铁壳船才是王道啊。”自从那天上了夜校的课之后,陈小毛对大铁壳船的痴迷程度日渐加深,每日里都在想着这种船该怎么设计、怎么造,几乎都有点魂不守舍的味道了。
“铁壳船可以造得很大很大,我觉得大几千吨都不是问题。这种船有一个天大的好处,那就是漏水情况大大减轻,甚至我觉得如果制造过程中严格把关的话,是很难有漏水情况出现的,因为这从设计原理上来说就不对。”陈小毛放下了筷子,双眼放光地说道:“木壳船我还没见过不漏水的,一艘都没有!用木壳船来运粮食,损耗太大了。你想想后,船壳不断漏水,甲板上还有浪花打进来,即便你包装密封得再好,粮食在一定程度上受潮还是很难避免,这就极大增加了成本了。但铁壳船不一样啊,船壳不漏水,唯一受影响的就是海上的大浪,但考虑到铁壳船普遍吨位比较大,船舷比较高的话,这方面的影响也会大大削弱,这对粮食等需要考虑防潮的商品的远洋运输来说简直太关键了。你想想啊,我们国家那么多农民,开垦了那么多农田,生产了那么多粮食,搞得粮价都快稳不住了,一个劲地下跌。这些粮食,如果能运到海外去销售,那得是多大的利益啊?得给农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啊?这个时候如果能有大铁壳船,那就完美了”
“说的也是啊!我听说今年潘帕那边的收成又不错,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啊。”小食店老板吐了个烟圈,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