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贾偶复苏得娇妻(2 / 2)
被推出城外后,贾文合回身看了看身后的城池,再看看眼前的景致。面前有一条官道,只是不知道通向哪里。
怎么走?现在,天都快黑了,顺着官道又能走到哪里呢?
这时,贾文合瞅见前面不远处,竟然有一棵大树。于是,贾文合就朝着那棵大树走去,想着就在大树下歇息一晚,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后再做计较。
走到大树下坐下来,回头再望着自己刚才走过的那座城池。这时,贾文合惊异的发现,还有人和牲畜陆陆续续从城里出来。
而且,和自己一样,一出城门,那城门就会嘭地一声再度关上。只是,他们没有像自己一样停下,而是沿着官道继续慢慢前行。
看着这陆陆续续不断有人及牲畜出城了情形,贾文合越发惊讶起来。过了一会儿之后,又有一个女子从城里出来了,和贾文合一样,也是孤身一人。
而且,那女子出城以后,也是在城门口停杵了一会儿,然后径自朝着贾文合待的地方走了过来。步伐轻盈,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。
那女子来到大树下以后,在隔着贾文合三四步距离的地方停了下来,向贾文合躬身行礼问了声万福。
看着女子单独过来,贾文合就有些好奇了,怎么不像那些人赶路呢?走到我这里来干什么啊?
于是,在给那个女子回礼之后,贾文合就开口了。“姑娘,看你的举止,想必是大户人家的女眷吧?为何也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啊?不知姑娘怎么称呼?”
听到贾文合问话,那女子微微颔首。“妾身是三河人氏,家父现任弋阳县令。”
“昨日承蒙使君召唤,岂料今日又被遣返归家。此刻夜幕已然降临,若前往他处寻歇脚之处,恐怕难免惹人非议,落下瓜田李下的嫌疑。”
“观郎君仪表堂堂、风度翩翩,应是位正人君子,故而斗胆前来叨扰,只盼郎君能够施以援手,略加照拂,如此一来,小女子心中也能稍感踏实些。”
听到女子自报家门之后,贾文合又仔细打量了一始口花花起来。
“姑娘啊,你是我心中的阳光,瞬间就照亮了我的世界。我呢,还没有娶媳妇,不知可入姑娘眼不?”
“而且,大家都是从城池里被赶出来的。要不,今夜,我们就在这树下行下周公之礼。回去之后,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?”
听到贾文合这么说。那女子顿时柳眉倒竖,面露愠色,“郎君,妾身常听母亲、姨母和姑母等长辈的教诲,深知女子当以坚守贞节为至德,这样也才不会被人轻贱。”
“而且,郎君仪表堂堂,何出此言?”
“姑娘,我也不是登徒子,我真的是对你一见倾心啊。”
……
可是,任凭贾文合讲的口水直流,那个自称是弋阳县令家千金的女子,却始终始终不为所动。不光是拒绝了贾文合要和自己野合树下的请求,还狠狠地用言语教训了贾文合一顿。
不知不觉间,天色慢慢亮起来了,那女子站起身,头也不回的沿着官道走了。贾文合也随即站起身,跟在女子的后面走。
走着走着,前面的女子走进了一片浓雾中,等贾文合跟上去以后,女子的身影不见了。顿时,贾文合就急了,努力睁大眼睛细细寻找,却发现自己看到的是家里人的身影。
所以,也就有了贾文合醒来后的第一句话,“我要去弋阳。”
当然,在贾文合和家里人讲述的故事里,肯定不会把自己反复劝说那姑娘和自己就在大树下野合的事讲出来,只是和家里人说自己想去一趟弋阳,验证一下自己记起来的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。
贾文合苏醒过来的事情自然也就传到了南阳郡守的耳朵里。至于贾文合以及贾家人对外是怎么说的,这事儿就不清楚了,估计也是挑重点吧。
但要去弋阳的这件事,想必也是和郡守换了某种口径说了。不然,对贾文合去弋阳这件事,郡守也不会把自己的名刺递给贾文合,说是去弋阳的时候用的上。
等到身体稍微恢复些元气之后,贾文合便迫不及待的收拾好了行李,带着郡守的名刺,和家里准备的些礼品,踏上了前往弋阳的路。
路上,回想着树下那位女子抢白自己的话,贾文合心里很是忐忑。要是真能见到那位女子,而且按照家里长辈的说法,能够将她八抬大轿接回贾家就好了。
经过数日奔波,到了弋阳后,贾文合先是递上了自己的拜帖,请求谒见县令大人。但县衙里的衙役却拦下了他,连续几天都没能登门。
莫奈何之下,贾文合只好拿出了郡守给自己的名刺,这才见着县令大人。
几分寒暄之后,贾文合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,“大人,听说您膝下有一位爱女,前些日子曾不幸离世,但后来又活过来了,可有此事?”
等到贾文合的话,弋阳县令当初就怒了。你有南阳郡守的名刺又如何?先前还觉得你这人不错,但哪有这般问候别人家女眷的,真是不当人子,呵斥着家里的仆役送客。
看到县令发怒,贾文合顿时也急了。赶紧把自己见到的那个女子的相貌、衣着都一一说了出来,甚至把自己和那女子的交谈对话也一一道来。
听着贾文合的说辞,弋阳县令也是越听越心惊。自家的女儿素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但眼前这少年郎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?
于是,弋阳县令便让贾文合稍微等待,自己转身进了内院,去问女儿。
见到父亲和自己莫名其妙的说起一个男子,一开始,女儿还有些害羞。但等到父亲把贾文合的说辞全部说完之后。
弋阳县令的女儿也是呆住了,苏醒过来之后,她从未想过贾文合会寻上门来。
瞧着女儿的脸色,弋阳县令也有了几分猜测。等回到书房再次看到贾文合时,心里便有了定计。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贾文合。
或许,在弋阳县令的眼里,自家女儿和贾文合一样死而复生,这冥冥之中的缘分实在难得,倒不如就此成就一段佳话。
不过,在这以后,贾文合和弋阳县令女儿故事,到底如何,就没了下文。或许,这是古人惯用的手法吧,让听说过故事的人自己去想去揣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