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现代都市 >重生79:离婚后,我成了大文豪 > 第四十章 写小说不难

第四十章 写小说不难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最早使用“第四堵墙”这个术语的是法国戏剧家让·柔琏。1887年他提出,演员要表演得像在自己家里那样,不去理会观众的反应,任他鼓掌也好,反感也好。舞台前沿应是一道第四堵墙,它对观众是透明的,对演员来说是不透明的。

“胡老师,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嵌套式结构,是您首创的叙事结构吗?”查剑英问道。

胡为民摇摇头,“不是,嵌套式结构在英国作家约翰·福尔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中《法国中尉的女人》中有所体现。”

“胡老师,你懂的真多!”

查剑英和陈建公是真这么觉得,今天他们收获太大了,不仅是学了怎么写小说,还有嵌套式结构和第四面墙,他们觉得这些知识对今后的创作非常有用。

“好了,不用拍我的马屁。只要你们今后多读书,这些知识早晚能学到。”胡为民笑着摆摆手,然后继续道:“结构明确后,人物的塑造同样是难点。”

查剑英和陈建公两人点点头,没错,表面上《演员》的故事中只有两个人,可要是把反转后的他们算上,人物实际上直接翻倍。

因为反转后,他们的形象和之前大不相同。

一通教学后,胡为民变得神采飞扬,继续在那侃侃而谈:“女演员表面身份是一位知名演员,因长期沉浸于角色表演而分不清戏与现实,来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。

随着剧情推进,揭示她实际上才是医生,设计了一场“反向扮演”来治疗患有妄想症的患者。

在人物塑造上,就要体现她在“演员”和“医生”两种身份间自如切换,展现她那极高的心理操控能力。即使在“表演”过程中,通过对她的眼神和语气描写,体现她那冷静的掌控感,暗示读者她并非真正的患者。

女演员的身份反转是故事的最大亮点,读者从最初认为她是“被治疗者”到最终发现她是“治疗者”,这一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戏剧张力。”

陈建公脸色十分精彩,“胡老师只是讲了一下关于女演员的人物塑造,我已经感到头皮发麻了。”

“不敢想象小说发表后,读者会有多么震惊。”查剑英感叹道。

这种层层反转的作品就是创作者在炫技,只要内容足够精彩,读者或观众在看过后普遍感到惊奇和刺激。

“医生的人物塑造和女演员一样,他表面身份是医生,接受女演员的咨询,并建议通过模拟新剧情节来治疗她的心理问题。

而实际上,他是一名患有严重妄想症的患者,误以为自己是一名医生。

他在“医生”角色中表现出专业和自信,但随着剧情推进,他的言行要逐渐暴露出脆弱和不稳定。

而监视器头前,医生这一角色的存在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了虚实界限的消解,暗示了精神疾病患者对现实的错位认知。”

最后,胡为民缓缓道:“故事核心围绕“人生如戏”这一主题展开,结局开放式处理,即,让医生发现自己也是剧中角色,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存在主义的思考:人类是否也活在某种更高级意识的“剧本”之中?”

胡为民说完后,看向沉思中的两人,“《演员》就是个短篇故事,全篇在两千字以内,语言干练,以白描为主,不需要多么优美的语言和心理描写,非常适合新人练手。”

适合新人练手?

陈建公苦笑道:“胡老师,这个故事写作难度太大,即使有您手把手教我们都没有信心写好。”

“对对对,今天学了太多新知识,我们脑袋都成浆糊了。想要把您教的知识全部吸收,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。”查剑英附和道。

曾经,她以为写小说不难,只要用心,《收获》和《十月》都会抢他的作品。

可是现在,她迷茫了。

写小说竟然需要学习那么多知识,什么嵌套式结构,什么打破第四面墙,在胡为民说之前,她听都没听过。

现在,她有些怀疑,自己真的会写小说吗?

“这样,《演员》就当做教学篇,咱们三人各自写一篇,过程中你们有不懂的,可以随时问我。等写完后,我再给你们点评,如何?”

查剑英和陈建公对视一眼,重重点下头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